討論SGA頻頻造犯規的背後原因在於聯盟政策的深層影響

来源: CBS

2025-05-22 20:34

謝伊-吉爾傑斯-亞歷山大(SGA)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“道德球員”。在體育術語中,這意味著他在得分時較少依賴故意制造犯規。在NBA的賽場上,亞歷山大並不孤單,布倫森等球員同樣被懷疑采用類似策略。然而,無可否認的是,SGA在這一領域的表現非常突出。本賽季,只有內線球員揚尼斯-阿德托昆博的罰球次數超過了他,亞歷山大憑借其優秀的造犯規能力,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贏得MVP獎杯。

無可指摘的是,亞歷山大在造犯規方面的表現並不應該受到譴責。這是一種技能,能有效地解讀規則和裁判的判罰風格,並以此做出相應的決策,確實是創造價值的方式。他的主要任務是幫助俄克拉荷馬城雷霆贏得比賽,而他在這方面展現得淋漓盡致。球員的職責並不在於遵循道德標準,而是力求勝利。然而,NBA則有責任為這種競技環境提供適當的激勵。

如今,問題的關鍵在於,亞歷山大的戰術之所以有效,說明了聯盟在執行規則上的不足。西部決賽的第一場比賽即為明證,盡管雷霆隊的防守表現出色,卻仍然集中討論亞歷山大如何繞過罰球的制裁。回溯幾年前,聯盟曾對傑ames·哈登和特雷·楊等球員的做法采取了應對措施,以抑制故意造犯規的行為。在2021-22賽季之前,NBA就已開始對“明顯非籃球動作以制造犯規”的判罰進行解釋性調整。

例如,在一場關鍵的進攻中,亞歷山大找到機會制造犯規,通過晃動對手的防守者並依靠自身的身體動作,從而成功申請罰球。這樣的行為雖然合規,但同時也引發了規則執行的討論。誰來為這種現象買單呢?我們在2023-24賽季前看到聯盟采取了新規懲罰假摔,但效果並不理想。這進一步助長了某些球員的肆無忌憚。

亞歷山大的做法在賽季中產生了一些意外的影響。他在突破時的利用非持球手推人手法,正如一些成功的進攻者一樣,找到了漏洞。這種情況已持續多年,甚至眾所周知的傳奇球員邁克爾·喬丹在關鍵時刻使用類似技巧以圖獲勝。如果這種行為未被嚴格判罰,那麼對亞歷山大和其球隊來說,自然是值得追求的策略。

盡管球員的目標是贏得比賽,但NBA應更關註比賽本身的公正與趣味。現今的聯盟在打破造犯規的循環上顯得無能為力,規則的執行與否令一些球員不斷尋求新的方式來利用這一漏洞。在這場偉大的運動中,責任最終還是在聯盟,而非個別球員。希望未來能在規則與競技之間找到更合理的平衡,讓球迷在賽場上領略到真正的籃球魅力。